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精準著墨金融改革與銀發經濟
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,面向于手机app应用、手赚app应用、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,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,APP图标排版、分类展示、大幅轮播图、热门/最新APP模块,二维码扫描下载,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,兼容IE9+、Firefox、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,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。
主题特点:
來源:北京商報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。通過中小金融機構兼並重組、存款保險基金擴容強化金融安全,推動普惠金融深度服務實體經濟;同時以個人養老金製度全國推廣、長期護理保險加速建製為契機,撬動超萬億銀發經濟市場,帶動養老金融產品創新、護理服務產業升級及智能養老設備需求激增,構建“金融安全網+康養生態圈”的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。
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路徑明晰
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。3月5日,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開幕。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時指出,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,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;強化央地監管協同;充實存款保險基金、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。
民建中央財政金融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對於風險較高的中小金融機構,可以通過兼並重組的方式來化解風險。這包括將村鎮銀行轉化為大銀行的分支行,或者讓經營狀況較好的小銀行發揮龍頭作用,整合較弱的小銀行,形成集成優勢。
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,意味著並非孤立地解決當下風險,而是與長遠轉型相結合。補充資本金,增強了機構抗風險能力,為轉型奠定資金基礎;兼並重組能優化機構布局,實現優勢互補,助力轉型;市場退出則是淘汰落後,淨化金融生態,為優質機構發展騰出空間。
《報告》明確,充實存款保險基金、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等化險資源。完善應對外部風險衝擊預案,有效維護金融安全穩定。
實施好個人養老金製度
全球老齡化加劇,養老問題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隱憂,而是社會共同麵對的挑戰。在養老方麵,《報告》提出,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,實施好個人養老金製度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,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製,大力發展銀發經濟。
自2024年12月起,個人養老金製度從36個先行試點城市(地區)推開至全國。目前,我國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已突破7000萬人。截至2025年1月15日,個人養老金專項產品達956款,其中儲蓄產品466款、基金產品287款、保險產品177款、理財產品26款。但由於民眾認識不足、稅優力度較小、產品選擇有限、收益率較低等問題,個人養老金當前也存在繳存冷的情況。
個人養老金製度是我國養老保險體係“第三支柱”的重要製度設計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建議,盡快製定標準化的生存率或死亡率改善指數(長壽指數);加快探索中國特色的個人養老金長壽風險的新型風險轉移機製;盡快建立以上海保交所為技術平台的長壽風險對衝交易市場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建議,建立“消費關聯個人養老金繳存”機製,讓消費者形成“消費即養老儲蓄”的心理賬戶效應。
長護險擴麵呼之欲出
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,社保“第六險”長期護理保險(也稱“長護險”)製度作為一項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製度,越來越受到重視。《報告》提出,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。
從往年的“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”“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”到今年的“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”,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的期待。
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覆蓋1.8億人,累計260餘萬失能參保人享受待遇,基金支出超800億元。提供就業崗位約30萬個,拉動相關產業社會資本投入約600億元。
當前長期護理保險製度正從試點走向全麵推廣的關鍵節點。國家醫保局年初透露,正在會同有關部門,以建立獨立險種、製度覆蓋全民、政策規範統一、契合我國國情為目標,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,切實減輕失能人員護理服務費用負擔。
不過,從實際情況來看,長護險不僅麵臨養老服務人才缺口,長護險的籌資問題更需要重視。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,現階段,長護險麵臨地方碎片化政策、籌資難、護理隊伍人才短缺、農村地區服務供給不便、護理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和公眾認知不足等難點。
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近期撰文指出,目前試點地區絕大部分的長護險籌資都來自醫療保險基金劃轉,在醫療保險基金運行壓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,長護險基金麵臨不可持續風險。由於專業化護理人員供給不足,許多家庭不得不依賴親情照護。
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李秀梅
1 留言